仿制成本低 廠家鋌而走險
管理松散,有機可乘
經銷商可以大張旗鼓地對名牌產品進行仿制,另外一個主要原因是品牌廠家對經銷商的管理不到位、制度上的缺失。經銷商繳完各種費用后,廠家就撒手不管,使得經銷商處于一個相對自由的狀態。
經銷商脫離了有效的制約,很多人的理性就會被自己的欲望所戰勝,很難抵制豐厚利潤的誘惑。而且因為整體衣柜產品的特性,就算廠家來人巡視,也很難發現仿制產品。
此外,由于經銷商與廠家合作中出現的問題往往不能及時解決,這樣造成經銷商對廠家的不忠。比如,產品責任問題,運輸時間問題,廠家交貨不及時,都使得經銷商處在一個比較尷尬的境地,最后導致經銷商離心離德,與其和廠家互相推諉扯皮、浪費時間,還不如自己另起爐灶,暗地里進行產品的復制。
仿制成本低
整體衣柜行業不是一個資本密集型或技術密集型的行業,進入門檻較低,投資幾萬或十幾萬元,組織幾人或十幾人,就能進行衣柜的生產加工。
再者,整體衣柜行業雖然牽涉五金、板材等多個行業,但其組裝并不需要多么高深的技術。整體衣柜經銷商正是看到了這一點,所以能輕而易舉地仿制產品。他們生產投入很少,而利潤豐厚。
利益驅使,催生“李鬼”
有數據表明,在我國整體衣柜市場,每年有數千億元的龐大消費市場。
如此龐大的市場,使得一些經銷商坐不住了,開始鋌而走險,干起“掛羊頭,賣狗肉”的勾當。他們通常的做法是:利用品牌經銷為幌子,自己仿制生產代理的品牌產品,把更多的利潤裝進自己的腰包。
品牌產品生產成本高,而他們仿制的產品成本很低,銷售價格可以自己控制,這些不法商家個個賺得缽滿盤盈。這正是應了那句古話:“天下熙熙,皆為利來;天下攘攘,皆為利往。”
保障權益, “防鬼”有術
要想解決經銷商“走單”的行為,其實也不是很難。我們可以借鑒其他行業所采取的一些措施,或許會收到不錯的效果:
1.在衣柜產品出廠之前進行統一編號,保證每一套產品只有一個編號(即保證了產品的唯一性),將編號“烙印”在相應的產品上,并在本產品的質量保證書上標明。
2.建立相應數據庫,將產品編號、數量、類型等所有數據保存到相應的經銷商目錄中。
3.建立全國免費服務電話,保證可以隨時對消費者反映的產品編號進行查證。
做到以上3點,可以防止經銷商違法仿制,完善了產品的售后服務制度,讓消費者感覺買這樣的產品放心,使自己的產品形象、品牌得到了提升。而且廠家可以直接掌握終端消費者信息,對今后企業的創新發展有著良好的幫助作用。
另外,一旦發現經銷商做出危害消費者及廠商利益的行為,廠家不應只是簡單的終止合作,而應追究其法律責任,消費者也應拿起法律武器,進行積極維權。
隨著我國整體衣柜市場的逐漸成熟,相信企業會不斷總結出一些更加科學、更加行之有效的方法來預防經銷商“走單”的行為,讓“李鬼”現象越來越少。